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产品详情
变态心理揭秘
收藏

变态心理揭秘

 
价格
9.90
评论:0
收藏:0
产品保证
正品保证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课程介绍
导师简介

目录:

前言:关于变态人生的沉默收集

编者序:正视“变态”的责任

父亲病榻边的黑蛇

女歌唱家喉咙里的心事

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新娘

被爱灌溉的仇恨

被坚强摧毁的西点军校学生

抽筋的海伦及其女友们

七小时的大脑空白

重寻旧梦的中年女子

V小姐的高尚自我与下贱自我

妙龄女郎的三面人

动物园里的异色之梦

都是壁纸惹的祸

重返床榻的丈夫亡灵

泄密的心脏

不敢坐船的单身女子

令人恐怖的教堂钟声

怕猫的女人

难以穿越的广场

烹饪女教师的神秘触摸

关于清洗的执念

被夸大的母爱

会计师的生活仪式

来到医院的歇斯底里患者

熊熊烈焰中的悔恨

正文

前言   关于变态人生的沉默收集     

  对于人生,我喜欢做一个沉默的收集者。

  收集者的一个共同癖好是,对变异品种的兴趣总是要大于正常品种。异常人生所带给我的魅惑,似乎也远胜于正常人生。

  异常人生非常多样,本书要谈的是变态心理。收集有很多方式,本书用的是简便的方式。由于所学的关系,我曾短暂地接触过一些心理异常的生命,但更多时候,则是阅读有关变态心理的书写资料。基本上,这是一种“分离的观照”,而非“实质的介入”,这种方式说明了我收集的沉默本质,也界定了本书的档案特性。

  所谓“变态心理揭秘”,简言之,即是一组“别人不会这样想这样做,而某人却这样想这样做”的惑人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情节极富戏剧性,因而曾被改写成小说或改拍成电影,事实上,所有的变态心理档案都是小说或电影的理想题材。但说它们“理想”,指的并非以某些人的心理痛苦或疯狂行径来作为愉悦大众之材料的工具性价值,而是因为这些当事者的所遇所思所为,无一不是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的真实写照。

  但如果只像小说或电影般“说故事”,似乎也不是我的原意。因为故事本身就像一卷卷未经冲洗的人生底片,誊录的只是隐晦的、甚至颠倒的讯息,要看出它们可能的含意,需要一些“心灵显影剂”,所以在每个故事后面,我都又加上了长短不一的“解析”,赋予它们一些理论架构,而且档案的先后顺序,多少也呼应了这些理论架构的脉络,期使读者对变态心理能有一种结构性的了解。

  在本书所收集的四十五个案例中,有二十六个属于“精神官能症”,十三个属于“性变态”,六个属于“妄想狂”。做这种选择,主要是因为体质或生理因素在这类疾病中扮演的是较模糊的背景角色,个人的人格及际遇等较居于主导的地位,不管是用精神分析的“心理创伤”、“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心理防卫机制”或行为主义的“错误学习”、“制约联配”来理解,都成了动态的、具有张力的、令人感慨系之的生命故事。

  生活是艰难的,除了性谋杀等少数例子外,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在人生旅途中,不幸遭遇到某些难题的人。我们可以说,精神官能症是身陷于生命的难题中,而与自己进行的一场痛苦战争;妄想狂是因对生命难题的曲解,而与他人进行的一场虚幻战争;至于性变态,则是一种自然与文化未曾许诺的,自我怀疑的爱。

  但人生也是个适应的问题,任何形式的变态心理或异常心理也都具有“适应不良”的意涵,很多患者也都会主动地寻求治疗。本书对治疗此一“实质的介入”保持了相当的“沉默”,这主要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收集者”而非“治疗者”;而且,我收集的目的也不是要以这些案例作为人生的“反面教材”。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对于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我希望读者能和我一样透过这类的收集而有所“知”,同时也有所“守”。(王溢嘉)

编者序:正视“变态”的责任     

  诗人泰戈尔说:“无限弥漫世界,在无际的天空生出无数的情景。”就是在这无限整夜地翘望等待与前进的岁月风雨中,人类生命之忧欢与辛酸、灵魂之幽暗与孤寂、心路之曲折与执拗演变成蛊惑的人生。就是这笼压弥漫的痛苦,加深而成为爱、欲、恨,而成为人间的苦乐;就是这些永远贯通我们的心灵,融化流涌而成为正常的人生或者“变态”的人生。

  纵观当今中国社会,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是有些人精神生活的十分不堪,即抛弃了“自我心”的时代。竞争和随竞争而来的敌意、恐惧、孤独感、荒谬感、不安全感等,使人们随时随地处在紧张的焦虑中。似乎不拼命追求财富、权力、名声,人们就不能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然而一句古老的格言说:“人由于自己的贪欲无知地把自己引向迷离。”这样,在竞争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因利害冲突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因此疯狂的反扑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然而人们又不得不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愚昧、盲目的挣扎之下,心灵在血腥和眼泪中堕落、在迷离和无情中演绎,这样的人生无疑成为痛苦。诚如本书中之案例,自诩高尚、正直的人却遭遇形形色色的魅惑,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未必承认这种不正常的存在,事实却不容许他们遮盖。很多人的精神、人格、人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如同洁白的颜色先前是那样的眩目,在突然而来的或者无意中潜在的笼压下变得灰暗不堪了。那些不自觉地陷入病态生活或道德沦落,甚至走向犯罪的人,我们认为都是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心灵魅惑的人们。在今天,他们都显得那么可悲可怜。

  心灵深处的恐惧正如“我来自何方,又要归于何处”?他们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是光明的;现在,当我真正走入这个世界,却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那样令人失望和沮丧。我像一只没有航标的小船,在欲望的大海里漂荡。我企图寻找一片自己的圣地,企望耶稣的圣手会来拯救我。我企求上帝的宽恕,可是上帝却丝毫没有被感动!上帝已经抛弃了这个世界”!去年的“马加爵事件”不就是明证吗?他留下了这样一些话,真值得我们思考:“我的心已经死了,你们迟来的同情有什么用?你们的远水解不了我的近渴。你们可能有墨子那样的兼爱和耶稣的博爱精神,但我却像那个墨徒耕柱一样的自卑,更像钉在耶稣左边的那个强盗,既不信神的存在,也没有亲情的温暖,更没有社会的支持。我对世界已经绝望了,我对人生已经看透了。我只希望让大家明白,希望同学们以我为鉴;像那个田园诗人陶渊明一样‘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失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要他们像在美国被刺的那个肯尼迪总统一样,‘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要问,你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此语一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虽然他罪大该死,如果有一个人或一些人曾在生活中及早给予他心灵上的安慰或者引导,我想,悲剧不一定会在这个校园发生,也不会给这五个家庭(被杀的四个学生的家人及马的家人)的上代人造成心灵上**的烙痛。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自问我们在做什么呢?譬如,周围有无我们能够帮得上忙的人?

  心理学家格罗夫曾说过,心理上死亡与重生的经历,宇宙意识的感应,与其他人、物、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合一的神秘体验,有些人会感受到;上帝或上天的光照,不同超感觉的发生,与原型存在物的相遇,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体验,也有人会感受到。有幸经历过这些体验的人,在面对日常的生活时,都会有一个比较健康的态度及认知。对待那些心灵上遭遇魅惑的苦难者们,治疗的方法也是可寻的,即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通读本书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

  最后,作为编者,推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读者通过阅读本书透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变态个案”实质,藉以理解他人,帮助自己,安抚社会上的精神苦难者。我们要去帮助那些身、心、灵遭受紊乱的人达到心理平衡,达到安身立命的境界。让他们能有平安、喜悦的感受;有弹性、自尊的生活,让他们经由对精神、人格、人性的魅惑而转化到一个正常的层次;让他们从关心自我,走入关心他人的大爱中,以实现心智的健康成长。人会生病,时间久了,社会也会生病;一定数量的人群一旦变态,许多社会现象一样也会扭曲变态。那时,这个世界就会报复我们。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希望出现。

   

父亲病榻边的黑蛇     

  在似睡似醒中,她看到一条黑色的蛇沿着墙壁爬下来要咬她父亲,她吃惊地想伸出右手挥走那条蛇,但右手臂却像死了般麻木……

O小姐是一个秀外慧中、经常耽溺在白日梦中的21岁女性。某年夏天,她挚爱的父亲卧病在床,她不眠不休地照顾着父亲,结果自己竟因而产生离奇的、甚至令人咋舌的怪病。

  起初,她只是觉得全身虚弱、脸色苍白、没有胃口,家人认为这是因为她过度哀伤及劳累所致,但她仍坚持要照顾她的父亲。后来,她因非常严重的咳嗽而自己成了病人,才不得不放弃身为人子的责任。就在自己也卧床休养时,她开始觉得每天一到午后,就感到非常疲惫、渴望休息,然后在黄昏时进入一种恍如睡眠的状态中,醒来后却又变得非常亢奋。

  入冬以后,情况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怪异的症状:先是左后脑勺疼痛,然后是视力障碍,觉得房间里的墙壁都好像要倒塌下来。最后,全身多处的肌肉发生僵直或麻痹现象:先是颈部的肌肉麻痹,使她要转头时需举起手向后压着头,随着整个背部旋转;然后是右腿发生挛缩与麻痹,接着是右手,然后是左腿,最后是左手(不过手指头都还能动)

  从发病后,家人陆陆续续请了不少医师来诊疗,但都不得要领。最后,他们请来了B医师。开始时,B医师无法顺利检查O小姐,因为她见到陌生人接近,就立刻变得非常焦虑。不过B医师倒是注意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他发现O小姐好像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在A意识状态中,她认得周遭的环境和人物,表现出忧郁、焦虑的神情举止;但在B意识状态中,她却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不仅不再认识周遭的一切,而且显得非常亢奋、狂暴,以她不太灵活的肢体及尚能自如活动的手指向接近她的任何人乱抛东西、撕扯自己的床单等,同时也表现出惊慌、害怕的神色,似乎看到了某些令她恐慌的影像(幻觉),譬如将自己的头发、缎带看成是“蛇”,而大声尖叫。

  这两种意识状态不仅可以互换,而且从一种意识状态变成另一种意识状态毫无预兆可言,说变就变。在开始时,O小姐似乎不知道自己会进入另一种意识状态中,当她从B意识状态又回复到A意识状态时,看着自己凌乱的房间及被撕碎的床单,常抱怨说“是什么人将我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但慢慢的,她似乎了解到自己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另一个则是“邪恶的我”,“邪恶的我”常驱使她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翌年春天,她又出现了另一种症状:先是在说话时常找不到适当的字眼,然后是不成章法(不符文法),后来是以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四五种语言来拼凑她要表达的意思(她的母语是德语);在书写方面也有这种毛病。最后竟变成像哑巴一样,完全说不出话来。

  但在春末(三月),她的病情却有了起色,原来麻痹的左手与左腿忽然又能动了,而且也可以开口说话,不过却只能说英语。别人跟她说德语,她却用英语回答,而且似乎对此浑然不觉,常责怪照顾她的护士为什么听不懂她的话。在心情较佳的状况下,她也可以改口说法语和意大利语,但就是无法说德语。

  自从O小姐自己生病后,她即很少再见到她挚爱的父亲,即使见面,时间也很短暂。45日,她父亲终于咽下了他最后一口气,O小姐在得知噩耗后,悲从中来,又爆发了令人压制不住的狂乱行为,然后陷入木僵状态中。如此持续了两天,才又慢慢清醒过来,看起来似乎平静了许多,但也出现了一些恶化的症状:譬如平日很喜欢花的她,在人家拿一束花给她看时,她说她一次只能看见一朵;而且说在她周遭走动的人看起来都像没有生命的蜡人;除了B医师以外,她又变得什么人都不认识。本来还听得懂的德语现在也听不懂了,要和她沟通就必须说英语。

  在长期观察后,B医师慢慢发现O小姐的症状似乎有某种规律性:每天一到下午她即昏昏欲睡,进入一种类似梦游的状态中,太阳下山后,她又进入一种更深的、类似睡眠的状态中;也许会真的睡着,但睡没多久,就会开始感到烦躁不安,口里喊着“折磨啊!折磨啊!”好似看到什么令她痛苦的景象(但她的眼睛却是闭着的),有时候还会喃喃自语,虽然不清楚她在说些什么,但似乎在暗示她内心的痛苦。如果在这段时间,她能将它们说出来——即使是语无伦次,则在清醒过来后,她就会显得较平静,心情较舒坦,而第二天的表现也较正常。

  这个周期,事实上是她以前照顾父亲时的起居形态之重演——每天在午后休息、睡觉,然后在入夜后到床边照顾父亲,直到翌日清晨。而她在梦游及昏睡状态中所经历的幻觉,似乎也与她父亲有关,如果有人对她重述她在幻觉状态中所透露的只言片语,她可能会就此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而这些故事所描述的通常是“一个小女孩正心焦地坐在病床边”这样的场景与内容。

B医师终于认为O小姐在每天黄昏前后所经历的梦游及昏乱,是一种“自我催眠”状态。她在这种状态中,“重新经历”了她照顾父亲时所发生的种种悲痛经历,如果她又能将它们说出来,好似得到了某种宣泄,情况就会稍微好一点。

   

  于是B医师除了鼓励O小姐自己“多说”外,并决定将她催眠。O小姐是一个理想的催眠对象,在进入催眠状态后,B医师要她回想自己以前照顾父亲时的点点滴滴,特别是跟她后来出现的各种症状相关的部分,结果有了如下重大的发现:

  在某次催眠状态中,O小姐说她父亲刚卧病在床时,由她和母亲轮流照顾。某天深夜,她在病床边不知不觉睡着了,但不久就惊醒过来,她摸摸父亲的额头,发现他在发高烧,而母亲又因有事而不在身边,她非常焦急但又无计可施。也许是太累了,她竟又朦胧睡去,右手臂靠在椅背上。在似睡似醒中,她做了一个梦,看到一条黑色的蛇正沿着墙壁爬下来想咬她父亲,她吃惊地想伸出右手挥走那条蛇,但右手臂却像死了般麻木,不听她的使唤。情急中,她注视自己的右手,却发现五根手指变成了五条小蛇!后来蛇的幻影消失了,在极度惊恐中,她想要祈祷,但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祷词,最后她想到几句英语发音的儿童诗歌,于是在心里默颂这些诗歌。后来,载着医师来的马车铃声打断了她的祈祷。

  第二天,她在庭院玩掷圈环游戏时,将一个圈环丢进小树丛里,当她去捡回来时,一条弯曲的树枝让她想起昨夜蛇的幻影,右手臂也跟着麻痹;以后每当看到像蛇的东西就产生类似的幻觉和麻痹,它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连右脚、左手和左脚也都麻痹了。

  又譬如在另一次催眠状态中,O小姐回想起某夜她坐在父亲的病床边,眼里噙满泪水,父亲突然问她现在几点了,但泪眼模糊的她却看不清楚,她将手表拿到自己的眼前,费了很大的劲才勉强看清楚。在这样看时,手表的表面变得很大,而且她的两眼也斜视着。

  从这些催眠经验中,B医师终于了解到O小姐的诸多怪异症状,如肢体麻痹、只能用英语和人交谈、视觉障碍等,原来都肇因于她照顾父亲时令她感到难过的经历。而当O小姐在催眠状态中重演这些经历,将它们说出来,并发泄所伴随的情绪后,这些症状也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经由这种催眠疗法,O小姐慢慢恢复了正常,接受了父亲病重及死亡的残酷事实,将对父亲的挚爱留在心里,开始了她的新生。

购买后查看全部内容